消费贷款新“贴息”政策首月效果如何?某大行
作者:365bet网址日期:2025/10/14 浏览:
资料来源:财经联社
自9月1日起,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个人消费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将正式施行,暂行一年。
如今“消费贷款贴息新政”已经到来整整一个月,各大银行有何反应?日前,财联社记者联系近十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进行调研。
从记者掌握的信息来看,部分大型国有银行明显由于新政等因素影响,9月底消费贷款余额同比仅增长30%。不过,不少银行表示“没有发现重大变化”,“目前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业内人士认为,要利用“消费贷款贴息新政策”,银行层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扩容。
签约客户享受金融优惠的银行超60万家,多家银行称“零钱不多”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人士告诉美联社记者,总行高度重视国家推动的“财政补贴”举措,推动P-PAgkonsumo的发展。新政策出台后,具体贴息政策立即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各省分行也固定驻地及时开展当地宣传,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情况,让市场市场参与者轻松获得优惠。国家红利。
中信银行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金融报记者,在促进金融消费方面,该行也在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新消费领域,在轻消费、消费本质上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妈妈新政之后,我们就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消费贷款的推广和宣传。当然,今年年初,我们银行把消费贷款推进作为今年的业务重点之一。新政出来后,我们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客户。”某大行人士告诉美联社记者。
目前,部分银行对相关股息应该感到满意。建设银行相关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截至9月底,该行已签约贴现服务客户超过60万。经济利益协议。在国家补贴、地方补贴等多项消费政策助力下,9月末建行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30%。
但值得注意的是,更多银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消费贷新贴息政策”实施首月,他们的消费贷申请量“有些变化”,“没有出现高增幅”。部分银行也表示,出于多种原因,相关业务部门不宜披露9月份消费贷款数据。
业内称参与银行或需进一步扩大产能
轮换“消费贷款贴息新政”,参与银行目前为6家大型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村镇商业银行等中小规模银行尚未上市。
一名银行职员江浙沪认为,参与“金融国家补贴”的银行数量有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政成效的快速发酵。
该人士认为,实际上,集中从消费贷款额度来看,一些地方商业银行的价值比一些相对落后的股份制银行还要大。虽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具有在全国范围内设有网点的优势,但一些商业银行和城市银行的营业网点却在全国范围内。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条款并熟悉当地的经济状况。由此看来,扩大参与“消费贷款利息补贴新政”的银行数量还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说参与的银行越多,发放消费贷款就越多。“一些银行迫于坏账压力,短期内不会提高消费贷款成本。”某证券公司银行业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部分联营银行、商城行的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半年末呈现负增长,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银行在有意延缓这种信贷。
业内人士表示,允许更多地方银行参与“财政国家补贴”,可以发挥金融促进消费的作用。但参与银行仍需高度重视风险控制问题,确保财政补贴能够准确传导,防止债务恶化,从而影响银行持股质量。
浙江须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铁成为屁股记者授课联社记者从宏观角度看,在政策的支持下,目前大量的银行贷款必然导致未来不良房地产的增长。当然,不工作AP性质的个人贷款有一定的分散性,总体风险还是会受到控制的。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旦授信额度底部过低,难免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前述江浙沪银行家认为,如何理解政策红利与可持续经营之间的平衡,对于银行来说非常重要。
消费贷款是银行信贷的“必须竞争”
“9月份是新政第一个月,目前我行消费贷款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四季度和明年初,这一领域的信贷将会大幅增加。”一位全国商业银行家讲授报告来自财联社的消息称,从行业趋势来看,消费贷款已经成为信贷“必争之地”,大家都在寻找“促消费”的方法。
事实上,上市银行的最新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航空数据和各大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18家上市银行个人消费余额超千亿元,涉及国开、华夏、平安、中信、浙商、上海发展、浦发、光大、华夏等6家大型国有银行、7家联合银行和5家商业城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消费银行、民生银行上半年消费贷款余额均在900亿元左右,未能进入“千亿俱乐部”。
从贷款总量判断,各大国有银行是消费贷款投放的主力军。其中t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六大国有银行资产规模均突破5000亿元,在41家银行中位列前三;股份制银行中,银行、招商银行分别突破4000亿元、4580.41亿元、4162.88亿元;上市商业城市银行中,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均超过2000亿元。 “消费贷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型国有银行不断加大对KANSome的投资,这给我们这样的中型银行造成了一些困难。下半年,我们银行在消费贷款上会比较保守。”上述江浙沪上市银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各大银行的信贷成本是有用的, 但在利率不起作用的压力下,银行采取了严格的t 消费贷款暂时不做基本动议。
“现在最头疼的是贷后管理,如何确保消费贷款真正用于消费,而不是其他用途。”某大行人士告诉财经联社记者,近期此类黑彩行业似乎有“复活”迹象。
财联社记者发现,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不少银行要求用户上传消费凭证,否则银行可能会要求提前付款。在互联网的一些平台上,出现了一些“0.5%费用包包批”的代理发票服务。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播放最新新闻及财经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我-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