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社会融资增量超过30万亿元,金融对实体
作者:365bet网页版日期:2025/10/16 浏览:
炒股时,看看金麒麟的分析师报告,独撰、专业、最新、全面,助您挖掘潜在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刘琪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报告显示,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M2)、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均明显高于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扎实。
业内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降准、加大降息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人民币贷款保持高增长,贷款利率低位运行,营造适宜的财政金融环境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
拉动效果明显
初步统计,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增加社会融资规模30.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4.42万亿元。其中,向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14.54万亿元,同比减少8512亿元;实体经济外币贷款减少946亿元,同比减少1117亿元;承诺贷款减少572亿元,同比减少41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004亿元,同比减少1117亿元。 558亿元;不特定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011亿元,同比增加4487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额1.57万亿元,同比减少151亿元;政府债券融资净额11.46万亿元,同比增加4.2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68亿元,同比增加1463亿元。
另外,看9月份,当月社会融资新增3.53万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国债发行加速,企业债券发行和股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对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政府债券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支撑作用较大。特别是国债和专项再融资债券发行快速推进。它们用于支持“双重点”、“两个新工程”、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为扩大内需、保障民生、防范风险、促进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受益于科技创新债、民间企业债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发债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债发行融资力度加大,也为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贷规模增长
结构优化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分部门看,居民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企业(机构)贷款增加13.44万亿美元人民币上,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融资性融资增加4752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12.1亿元。
截至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在贷款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也不断优化。 《证券日报》从央行获悉,9月末,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上述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类贷款增速。
从9月份看,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文斌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银行人士9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季度末的到来,信贷投放量将不时增加。但要平稳信贷投放速度,找到规模与效率的平衡点,动力不会集中在9月份,总体信贷规模将保持稳定。从影响因素看,推动5000亿元新金融工具落地,营商环境环比好转,出口持续韧性,两次财政贴息和房地产稳定政策逐步落地,债务利率保持低位。
此外,贷款利率将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记者发现,9月份新增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0个基点;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当地(l及外币)约为3.1%,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5个基点。
实际经济供给与需求
希望能更平衡一点
截至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流通货币(M0)余额1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现金注入7619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近几个月M1增速明显回升。除了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外,也与企业和居民存款的激活有关。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大幅转换,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个人投资复苏等积极信号。和消费需求。
当前,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业内专家表示,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财政政策正在积极提供力量。第一阶段推出的一系列促进消费、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的效果将继续逐步显现。近期产业政策也不断加大力度,持续为投资提供支持,支持经济保持上行势头。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将持续推进,实体经济供需关系有望更加平衡,经济周期平稳,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和长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金融总量规模非常庞大。社会融资存量超过430万亿元,M2余额超过330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320万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70万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资金规模较大,能够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后,很难实现以往的快速增长速度,这符合我国经济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的路径。要重视利率的含义,理解量价协同,以及贷款、债券、理财等市场上不同利率之间的协同,才能有效发挥利率调控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刺激企业投资。扩大居民消费意愿,拉动实体经济有效需求。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播放最新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
相关文章